2023-学术博士-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2023-09-15

2023级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简介

  东华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立环境学科的高校之一。创建于1976年,长期以来,本学科立足纺织特色服务于生态文明。于19791996200020062007年分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完整的本---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上海高校IV类高峰学科。有环境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依托本学科建有“国家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纺织工业污染治理与减排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平台。是环境学科与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和产学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本学科多年来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效果。近5年来,承担多项国家水体污染治理重点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学研究项目100余项。承担国家生态环境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各类基金项目和人才项目30余项,并主持或参加多项环保标准的编制工作,承接各类横向环保课题280余项,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近5年来,本学科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获部和市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每年获上海市、学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10余篇,优秀学位论文数量逐年提高。

本学科建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型精密仪器测试平台,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废资源化等多个中试平台。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建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以及多个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实践基地。为研究生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本学科坚持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导向,在工业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在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功能及新能源材料、土壤污染修复和固废资源化、水环境生态修复、大气环境与空气污染治理5个方向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团队,产出了系列成果。针对上述5个方向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需求,开展机理研究以及材料、工艺和装备研发。为纺织节能减排、工业废水处理、土壤和水环境修复、城市/纺织固废资源化、室内/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

本学科在纺织业污染防治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是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及环保专委会主任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连续为纺织污染防治提供系列技术、政策和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印染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纺织业“二污普”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表扬,落地技术得到印染行业龙头企业肯定。黑臭水体治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云南、广西科技扶贫成效突出,获当地好评。是“一带一路(B&R)环境高校联盟”成员单位,近5年招收B&R国家学位留学生36 人,为B&R国家纺织业污染防治提供技术培训,为蒙古国羊绒业清洁生产培训。与10余所国际高校签订联培协议。高水平论文入围ESI 世界前1%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45名,其中双聘院士3名,正高职16名,博士生导师15名,副高职20名。20余名教师获得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支持。本学科创建以来,共培养研究生近1000余名。其中已授予硕士学位近1000名,已授予博士学位近200名。

二、培养目标

  围绕本学科定位和方向,坚持“以学为本、特色发展、聚焦需求、国家一流”的办学思想。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导向,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有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及“理论知识广、工程能力强、学术素养高、创新意识足”的科研训练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情怀和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高层次技术人才,能够胜任环境科研教学、环保工程实施、环境科技研发工作。

1.基本知识结构培养: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向;能够在水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环境材料与环境监测、环境生物技术等某一专门方向上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具有在该方向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基本素质能力培养:具有崇高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包括浓厚的学术兴趣、良好的学风、崇尚科学的精神、良好的学术规范和法制观念,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有现身于科学研究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3.基本学术能力培养:具备利用各种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本学科领域知识的能力,熟悉环境领域主要期刊文献及相关数据库;具备较好的学术鉴别能力,对环境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价值具有清晰的判断,能够对相关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创新性等作出判断;具备良好的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研究能力,熟悉本领域各种科学研究方法,能够通过环境问题导向,提出环境领域的科学问题,并能够通过相关科学研究方法解决相关环境问题;具备学术创新能力,能够在环境科学领域发现新问题,通过创造性研究,研发新方法与技术。

4.学科交叉创新和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熟悉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善于在研究工作中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能在环境科学与工程所从事的专门研究方向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5.基本科研工具能力培养: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良好的外语水平。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图表表述、文献查询、论文写作等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第一外国语有具备利用外语进行读、写、听、说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外文文献资料,具有良好的外语写作能力,能够撰写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学术科技论文;第二外国语要求有阅读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6.其他基本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根据需要学习跨研究方向的选修课程(见课程设置),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的学科领域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健康的体格和心理,能够应对科研工作的各种挑战。

三、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二: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三: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四:固体废物资源化及土壤污染控制

研究方向五:环境生物及环境材料

四、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与学分

  普通招考生基本修业年限为4, 硕博连读生和长学制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5(含硕士生阶段)。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博士阶段课程学习一般不少于6个月,普通招考博士生和硕博连读博士生(博士课程阶段)至少修满17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开课院系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信息

多选组

公共必修课

912EX007

英语听说

Listening and Speaking of English

外语学院

2

32

1



公共选修课

912EX013

英语拓展

English Language Development

外语学院

2

32

1



公共必修课

903ZZ001

体育

PE

体育部

1

16

1



912EX004

高级英语写作

Advanced English Writing

外语学院

1

16

1



523AX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a Marxsm and Contemporary Time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32

1



914AX001

科学素养概论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Literacy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6

1



公共选修课

523AX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n Classical Works of Marxism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16

1



专业必修课

514MG004

现代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Morden Air Pollution Theor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1



514MG003

现代环境工程化学

Advance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1



514MH001

科技论文创作

Creation of scientific papers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6

1

必修


514MG006

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1



专业选修课

514MG007

先进环境与能源材料

Advanced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Materials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1



514MG002

城市环境、生态与循环经济

UrbanenvironmentUrban Ecology and circular economy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1



310IA002

分子生物学技术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2

32

1



514MG005

传递过程与分离工程

Transfer Process and Separation Engineering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1




514ZZ001

研讨班(环境学院)

Seminar


2






514ZZ002

专题系列讲座(环境学院)

Thematic Lectures


1






914ZZ996

博士资格考(环境学院)

Qualification Test


0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学术成果要求

  研究工作部分应有1.5年以上实验室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工作量(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评阅前止)。在所从事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环境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环保理论和技术需求,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或理论意义,并能反映博士研究生已经掌握了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提交前必须完成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论文预答辩、双盲评审、论文正式答辩等环节。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一般包括6个部分:摘要、绪论或文献综述、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博士学位论文要求用中文撰写,如果用英文撰写,必须提交详细的中文摘要。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论文严谨、计算准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表和引用资料规范。

在提交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答辩前,博士学位候选人获得成果必须符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获得成果基本要求》(东华环境研〔20221号)。

七、其他



20230906